您现在的位置: 新泰市青云中学 >> 教学科研 >> 教研活动 >> 正文

设计学案是实施分层推进教学的关键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7-03-27
 

素质教育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都具备各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现阶段的课堂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同一个要求、同一种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同一种方法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就可能使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过于轻松而抑制其主动发展的个性,又可能使其他学有困难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因此,在相同班级编制不变的前提下,学生间的差异对因材施教提出了尖锐的问题。

  分层推进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以及不同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在不打破原有的班级编制的情况下,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并给予学生不同的学法指导,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但说起来好听,做起来难,分层推进教学要用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对几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上难以操作。我们提出了设计学案——分层推进教学法使得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分层教学最重要的三个环节是:分层编类、分层施教、分层测试。下面我就这三个环节的具体做法和原因阐述如下:

一、分层编类:

  大多数老师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B层和C层。但我们的做法是把学生分成AB二层,A层学生,学习主动积极,学习能力强,基础较扎实。B层学生,基础不扎实、学习能力不强或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样分层编类的原因有三:其一、在课堂教学上,可操作性更强。因为层次越多,教师上课要同时对更多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方法的教学,可能会同时削弱各层次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组织教学也更为困难;其二、很多教学内容,特别是新课,往往教材难度和教学要求相差不大,分成三个层次大可不必。其三、把学生分成三层,教师的工作量就要增多,要多对一层次的学生进行备课,需要多写一份教案,分成二个层次可以减轻教师负担。

  分层编类时我们采取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愿选择原则。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与自己相适应的层次。采取学生自愿原则的原因是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目标、不同的方法必然引起某些差生的自卑心理和尖子生的自大心理,采用自愿原则有利于消除差生的自卑心理,防止优等生产生自大的心理,能使各层次学生愉快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分类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可以随着时间、课程内容和学生自我感觉的改变而改变。

二、分层施教:

  1、课前的设计学案是分层施教的关键

  课堂上的分层施教是分层推进教学的中心环节。从表面上来看,在一节课45分钟里,同时对二个或多个层次的学生分别按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显然不可操作,这也是分层教学难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有的老师说,分层推进教学在理论上行得通,在实践上行不通。我想,这些教师的教学思想还停留在传统的启发讲授式的教学模式上。显然,在同一堂课中既要使尖子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又要使差生吃得了,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张黑板、一套实验仪器的启发讲授式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因为在同一班级编制的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必然占用课堂时间,由于个性特征的差异,学生所领悟的知识不同,必然存在尖子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教师占用的课堂时间越多,分层教学的效果越差,尖子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就越严重。但如果教师不作任何讲解、归纳,会使学生获得的知识不系统、不规范。可见,同步讲授与个别教学是一对性质相反的矛盾,处理好这一对矛盾是分层推进教学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如何处理好同步讲授与个别教学这一关系呢?我们认为,分层推进的课堂教学仍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仍然必须通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讲解来实现。但分层推进教学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多地强调学生的自学,更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腾出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学、讨论、思考,使每个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能动作用,完成各自不同的学习目标。那么,如何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自学指导呢?我们的做法是设计不同层次的导学学案,让学生按照学案中的学习程序进行学习,从而获得新知,培养能力。学案是教师设计的、引导学生自行进行探索的自学提纲。学案可以最大可能地缩小在教师讲授时学生因接受能力的差别而带来的所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差别,达到因材施的目的。一般地,我们根据两类学生的不同情况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编写两种不同的类型导学学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任选其中一种进行学习。在学案中教师按教材内容设计了一系列有梯度的问题,列出一些要点、知识背景,并设计配套的练习,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拾级而上进行学习,从而获得新知、发展能力。为了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各个层次的学案的知识网络应十分清淅,所设计的问题应有一定的导向性、针对性、启发性和生动性,应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各问题的跨度在适当,若太大,学生无所适从;太小,限制学生的思维。学案应能够使学生知道要学些什么,如何去学。可见,设计一个带有适当的问题情境的学案是分层推进教学的学案是分层教学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同层次的学案中最好不要直接写明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因为我们认为,直接告诉学生你应该掌握什么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就是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学习目标可以通过问题或练习加以体现。实验是化学的基石,分层教学更要重视实验,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根据学案所规定的程序自己动手进行实验,从而得出结论,发展能力。

  在学案中的练习既有课堂练习又有课后练习,课堂上的练习题必须有针对性、及时性,可以穿插于整个自学程序中,以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和质疑,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 2、课堂上的分类点拨是分层施教的具体体现

  上课时,教师要处理好同步讲授和个别教学的关系,什么时候,什么时候要恰到好处。一般地,首先引入课题(),可以用提问、展示实物、播放录像、实验等手段,也可以将有关学习情境和教材的性质(如问题的提出、内容框架、知识要点等)解说清楚。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接下来学生按学案的程序进行自学、讨论或分组实验(有)。教师巡回进行辅导,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及时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点拨,及时地对学案中的问题用幻灯、多媒体或板书的形式进行解答。在不知道学习结果的情况下,重复次数与学习的结果无关及时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保证,有利于学生对信息的接受、有利于学生兴趣的保持,保证对新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为了在对某一层次的学生点拨的时候,对另一个层次不产生干扰,除了可利用幻灯或多媒体外,还可以把黑板分成两个部分,教师可以用板书的形式进行点拨,使学生得到成功鼓舞,从而树立自信心,提高求知欲。最后,教师对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难点、重点进行集体讲解和总结()。 教师占用课堂时间的多少视教学内容、教学条件而定,总的一个原则是:教师的讲课应尽量精而少,尽可能腾出时间让学生按学案规定的程序进行学习,以利于每个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能动作用,达到分层推进教学的目的。 3、课后的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

  课外作业要分层进行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精选一些不同难度、不同题量的作业。但由于学案的本身是由较多的问题和课堂练习构成,所以分层教学并没有明确的课堂和课后的差别,课前课后往往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延伸,因此课后作业题量要少而精,针对性要强,以巩固课堂效果,确实减轻学生负担。教师可以通过学案的及时批改得到反馈信息和对个别学生进行补偿。

三、分层测试:

  对两个层次的学生的考查可以用同一份试卷,也可以采用不同试卷。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试卷有利于更充分评价各层次教学的效果、更有利于分层施教、有利于提高B层学生学习信心;采用不同试卷时,知识点相同、难度相差不大的题目尽可能相同,以利于集中讲评。不同层次学生采用同一份试卷进行测试有利于对各层次的教与学进行比较;试卷应面对中等学生,可以使用B层有做过并稍加变化的题目,以利于B层学生考出好成绩,缩小与A层学生成绩的差异。练习或试题的讲评,教师先公布答案,让学生自我批改,接下来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普遍性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评。讲评时,分组可以不分层,以充分发挥A层学生的小老师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使用学案进行分层推进教学能够较好地解决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在课堂上难以操作的问题,并能体现以问题以中心的创新教学,在教学中给予了学生一定的问题氛围,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自主活动的空间,让他们从自身的活动出发,得出种种新的看法和认识,从而获得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但是利用学案进行分层推进教学不可避免地也出现了几个问题:首先教师的负担加重,教师必须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去编写不同层次的学案,教师的备课量成倍增加,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更高。另外,两极分化的现象没有得到遏制,因为优等生的学习效率高,学习的自觉性强,单位时间所获是的知识多,一段时间后,所表现的差异有可能更加明显。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在今后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并加以解决。

点击数:1156次 【字体: 加入收藏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