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泰市青云中学 >> 教师园地 >> 师德建设 >> 正文

略谈师德及其建设

作者:徐延瑞 校…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7-12-15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在其素质整合中师德素质是核心,应把握师德的涵义、内容及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作用,培养、提升教师素质应侧重转变教育观念,以师德建设为核心,积极探索师德建设的途径、方法。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只有提高教师素质,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目标责,增强综合国力,以不败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基础保障。而师德是教师综合素质整合的核心。

一.师德的涵义解释 

“师德”,顾名思义,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其中也包含着其个人的品德,品德内涵丰富,而为人师表者的品德,至少应包含高度民主负责的敬业精神,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科学态度,对教育对象的真诚关爱。自古以来,许多教育家、哲人、志士在熔铸师德方面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们恪守师德、教书育人,成为千古佳话。孔子一生重视自身的品德修养,提出“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阐明德行的重要性及其内涵;主张“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己”,表明如何修养品德;在教学中力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叙述了师者怎样给学生或他人树立学习的典范。西汉杨雄认为“师者,人之模范也”,还有“为师之道,端品为先”,都道出作为教师是人的样子,要为人师表。

综上所述,师德的内容就是树至高风范,立一代师表。

二.师德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岗位上辛勤育人,为祖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涌现出一批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致力教育教学改革,爱校如家,精心育人,无私奉献,为人师表的优秀教师,赢得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但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也普遍存在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思想、方法陈旧的现象,不能正确对待学困生,训斥、讽刺、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和以罚代教、以教谋私现象时有发生,乱办班、乱收费及收受、索要学生礼物等现象不断出现;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师德不佳,道德败坏,违法乱纪,有的甚至触犯利律,社会舆论反映十分强烈。

师德建设问题解决不好,势必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因此,加强师德教育已是当务之急,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提高中小学教师的道德素质水平,帮助其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自觉规范自己的思想,主动锻炼自己的职业精神,形成高层次的职业风范和完善的精神境界,更好地完成培养和塑造人的神圣使命。

三.师德的基本内容说明

新中国建国以后,党和政府特别重视社会主义师德建设,曾对广大教师提出过不同要求,并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不断完善,1984年和1991年两度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具体规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形势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党和政府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必要的修订,并于199791日重新颁布。具体内容有八个方面,(一)依法执教,要求教师从严格守法的高度,在全部职业行为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准则。(二)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前提,缺少这一基础前提,职业道德的其它内容就无从谈起。(三)热爱学生,要求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与其建设立民主、平等、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精髓,没有爱就不是真正的教师,没有爱就不会有真正成功的教育。(四)严谨治学,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完善文化知识,努力提高业务理论水平,优化业务技能,这些本身并不属于道德范畴,但一个教师对这些的思想意识和态度则是其道德面貌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五)团结协作,要求教师在正确教育思想的统一指导下,处理好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相互配合,团结协作,这是优化校园育人环境的关键因素,因为人民教师作为全民中思想、道德、文化水准都比较高的一个群体,无疑应率先去促进这种新型人际关系的形成。(六)尊重家长,要求教师要积极主动与家长勾通,加强与家长的密切配合,这是促进教育合力形成,提高育人效果的重要环节,因为教师是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社会与家庭联结的桥梁和纽带。(七)廉洁从教,要求教师不能斤斤计较个人名利,要以平和的心态从事教师职业,并不断提高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精神境界,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本质特征的体现。(八)为人师表,要求教师深刻理解教师劳动的典范性,以身示教,力正己身,行正品端,这是教师职业本身所特有的规范,是从教立本,立教之源,执教之基。

以上八方面是我国师德的主要内容,作为教师不仅要遵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而且要努力修炼自己的职业精神,使自己的职业道德升华到更高层次,达到完美的精神境界,即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奉献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开拓创新精神、廉洁自律精神、团结协作精神、民主法制精神。

西方一些国家也对“师德”作以规范和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第二层次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第三层次是培养学生对正义的追求,这些固然有本土的人文特征,我们不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洋为中用。

四.师德建设的意义、作用阐述

教师职业是历史悠久而又永远充满青春活力的职业,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而神圣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燃烧的蜡烛,这些都在向人们彰显教师职业的伟大,同时也昭示教师在社会里的重要性。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发展教育事业,必须要有一支高水平、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良好的师德师风则是其中的核心。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1997年,江泽民同志接见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代表时指出:“要把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摆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这一论述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说明师德建设的重要性。21世纪的国际竞争将是综合国力的角逐,要在角逐中占据战略主动地位,关键在人才。增强综合国力离不开科技人才的培养,更离不开劳动者综合能力的提高。无疑,教育肩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双重任务。只有作为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教师,才能担负起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公民的艰巨任务,只要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政治觉悟高、文化知识强、技术技能硬的合格人才,才能使“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得以实施。

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发展具有长期而深远的意义,对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社会进步具有推动作用。

五.师德建设方法探讨

江泽民同志提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在教师素质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它的好坏决定着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其它素质的优劣,甚至影响学校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成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首先要明确思想政治素质的内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爱国守法,明礼成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要具备教师职业的特殊规范(前面已说明),不再赘述;其次要有科学、合理、切实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在师德建设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和单位自身要加强领导,这是前提;要建立健全运行机制,这是关键;要优化队伍建设,这是根本,要强化制度管理,这是保证;要突出教材建设,这是基础;要重视评估验收,这是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据国家颁布的教育法律、法规、依法行政,重视并加强领导,有效实施监督,学校自身也应进一步落实师德建设,实施师德在评优、评职、晋级中的“一票否决”制度,新世纪,师德仍然是教师立身立业之根本,德高方能为师,身正才堪为范,没有良好的师德修养,教师就不能在教育活动中教人为善,教人做人,教人成才。只有切实强化行政监督,才能有效促进师德建设。

(二)完善师德建设运行机制,师德建设运行机制是师德建设过程中各要素的有机结合和运行轨道,是强化教师队伍管理中师德行为的可控过程,积极引进目标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注意师德实践中的教化培养、考核评估、奖励先进、依法查处等管理环节,在教育教学中检查验收,评选师德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且把师德列为评选骨干教师的首要条件,将师德建设推向高层阶段;形成制约机制,建立师德建设有关制度,形成规范,落实监督评估机制,以促进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进行师德实践。

(三)建立组织机构,任何一所学校都要建立务实的师德教育组织机构,明确职业工作导向,真正把师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只要这样才会培养一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只问耕耘,不求索取”的新一代教师,形成教育专业精神。

(四)建设师德教育的教师队伍,要把学校内部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崇高职业精神的优秀教师吸取到队伍中来并加以强化,以点带面,发挥典型的引导作用,且要充分利用这支队伍的长处,对全体教师进行师德培训,这样学校就会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促进整体工作全面、快速、健康发展。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征文,评选××先进,先进事迹汇报等,这样不但能提高师德实践中的修养自育能力,还能促进师德的升华,从而实现教师完善人性的内在价值。

点击数:1523次 【字体: 加入收藏 打印文章